植物生理学报

期刊导读

高职农林类专业植物生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

来源:植物生理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8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1]。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应用技术人才的任务,近年来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强调素质培养的今天,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中已变成一个重要的课题[2]。植物生理课程是农林类高职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就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而言,目前每学年有园林技术、林业技术等两个专业大约10个专业班级开设该课程。承担该课程的教师任务较重,学生对该课程学习质量的高低影响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且要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教学环节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展开探讨。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高职学生的招生时间在三本之后,且文理兼招。文科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及化学课程内容涉及较少,在这方面底子薄、基础差,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两章,只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化过程、中间物质的分子式等则不要求掌握。在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中,光照等因子对植物冠层生长有直接影响,是生产实践中树木栽培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需要重点讲解。植物生理课程与实践关系密切,每章的重点在于植物生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解决生产一线过程中“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才合理”等问题。如“施肥浓度为什么不能过高”的问题,就要用“水势”中“水往低处流”来解答;“大树(大苗木)移植为何要截枝除叶”的问题,要用“蒸腾作用”中“水分平衡”来解答;“扦插时为什么不能插反了”的问题,要用“植物生长的极性”来解答。另外,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涌现,然而教材相对固定,其更新的速度不可能很快,换言之,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滞后于知识的更新速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赖教材,而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与植物生理相关的最新前沿知识,既是对教材的补充,也能满足学生学习新事物的需求。有足够的知识,才能为创新提供源泉。如植物矿质营养,可以把无土栽培、叶片营养、树干注射液等内容补充进来;植物水分代谢,可以把“喷灌、滴灌和暗灌”等植物灌溉的新方法以及新型的节水技术“调亏灌溉”等补充进来。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把近来科学家发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脊椎动物——斑点钝口螈等内容补充进来。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互动式教学在师生平等观念的基础上,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其才智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展示,这样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得以激发,学生思维才能得到开拓,课堂就会变成以创新为重心的素质教育阵地。因此,互动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如讲授叶绿体色素的比例及稳定性时,可以提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如“为什么叶子一般为绿色”“秋天叶片变黄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会引发学生自发探索,并提出新的与植物颜色有关的问题,如“红枫叶片为什么是红色的”“白花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花朵的颜色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为什么牵牛花的颜色一日三变,清晨为粉红色,之后是紫红,最后是蓝色”,这样就把问题从叶绿体色素拓展到花青素,在轻松愉悦的互动气氛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 3 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课程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的形式单一,大多为闭卷笔试,而且试题大多是往年的翻版,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核较少,无法体现和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需逐步向注重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考评转变[7]。为此,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对课程考核进行了改革,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植物生理考核的成绩分3部分:一是考勤成绩,占20%,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考勤,激励学生参与课程的全部教学环节;二是平时成绩,占40%,包括课堂提问的回答、问题讨论的参与、课后方案的设计与制作、实践课程的表现等;三是期末考试成绩,占40%,植物生理课程期末考试进行了2项改革,一是改传统的闭卷考试为开卷考试,二是试题以传统的考核基本知识点为主(占35%左右)改为以注重知识应用和创新为主(占65%左右)。这样既有对基本知识的考核,又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新,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种考核方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4 结语 通过改革高职植物生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关注学科的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植物生产类专业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