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报》
殷宏章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就一直在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院工作,在上海植物生理研究院坚持研究,日以继日,于1992年11月30日逝世,享年85岁。他是中国杰出的植物生理学家,一生热爱国家,热爱自己的专业,与绿色植物对话。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与植物“苦”恋。
贵阳迁出的“学三代”
清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一日,即1908年10月1日,殷宏章生于一个从贵阳迁出的书香世家。殷宏章是家中长子。读书是殷家的传统,殷宏章作为“学三代”,从小就受熏陶,于1915年进入天津直指庵小学就读。
一次,他问父亲:“我出生在山东,为什么籍贯要填贵州省贵阳市?”父亲意味深长地回答说:“我就是要让殷家后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的老家在哪里。”
从此,贵州省贵阳市这个地名跟随了殷宏章一生。无论是在远渡重洋的美国,还是繁华无比的大上海,殷宏章身边的人们都知道他是贵州人。
回恋在南开的岁月
1922年夏,殷宏章小学毕业后(当时学制7年),即考入南开中学就读,因学校离家甚远,只读了一年就退了学,虽然时间不长,却让殷宏章一生受益。几十年后,在一次回母校的报告会上,他回忆起南开中学的情景无比感概。
殷宏章上南开中学,正值学制改革。原是小学七年,中学四年,改为小学六年,中学初高中各三年。他是七年小学毕业的,所以考进南开就编入初中二年级学习。
“我是老舍先生的学生。”殷宏章的国文教师是舒庆春,即作家老舍。殷宏章对他的印象极深,“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讲课又有趣。当时我正爱看小说,整日沉在新文艺书刊中。有一次,我借了一本新出版的翻译外国小说,上课时放在书桌下膝盖上偷看,被老舍察觉。他一边讲着,一边走到我面前,叫我把书拿给他。拿到书,他一看就笑了,说这本书很好,他也爱看,就没有责罚我,只是说收起来,不要上课时看。这件事印象很深,一直没有忘记”。
另外一位与南开中学经常联系在一起的,是南开中学的创始人及几十年的校长张伯苓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殷宏章全家从国外回来,终于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奋地回忆起当时的求学情景,还提到老校长张伯苓。
1924年,殷宏章考入南开大学预科。一年后,即1925年,由预科转入理学院正科。他用不到3年的时间学完了6年的中学课程。这对于中学没有学过史地、理化和生物学课程的他,能跟得上大学学习,体现了他很强的自学能力。
与植物结缘,潜心研究
殷宏章在南开中学上学时,课余时间,特别热爱绿色植物,常常问老师、“植物是不是也像人一样有生命?”“植物会呼吸会吃东西吗?”只要有空,他便独自跑到操场上,在阳光下欣赏片片青草与簇簇鲜花。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植物学在中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这激发殷宏章放眼世界获取知识的动力。
在南开大学时期,正值李继侗教授到南开大学任教,开设植物生理课。当时在国内属于新兴学科,由于许多学校没有这门课程,大部分学生不感兴趣,殷宏章就成了李继侗教授唯一的学生。
殷宏章上课时与李继侗老师在办公桌前对座听讲,下午就是做实验的时间。他心里想:“这是多好的机会呀,别人挤破门听导师课,我则一对一授课,如此待遇,必须百倍努力才行,打牢基础,扩大知识面。”后来,殷宏章对植物生理学越来越有兴趣,从而决定以此为终生奋斗的事业。
李继侗教授是我国植物生理学的开拓者,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生物学界享有盛誉。
从一开始,殷宏章就一心一意跟随名师的指点,一头扎进植物生理学的学习、研究中。做起实验来,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实验结果常获得李继侗老师的赞许。
上课时,李继侗总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也不多解说,只是指引或者介绍某些书中的一部分作为提示。也许是因为学生只有殷宏章一人,上课并不总是李继侗讲,殷宏章听,有时甚至像讨论会似的。这也许是培养科学研究的好方法,至少殷宏章是觉得很好。实验方面,李继侗也很有耐心,指导殷宏章找材料、找方法、安装置等。殷宏章就与李继侗先生一起,用气泡计数法发现了植物光合作用瞬间效应,经过反复实验,写成了《光照改变对光合作用速率的瞬间效应》一文,于1929年在英国植物学期刊Annals of Botany 43卷上发表。直到30年后,随着西方学者对瞬间效应(1957年)和双光增益效应(1958年)的发现,人们才重新注意到光合作用瞬间效应发现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