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报》
11月5日,上海市政协开展“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推进情况”年末委员视察。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赴宝山区罗泾镇海星村和塘湾村视察。全国政协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市委主委高小玫,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参加。
在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的海星村,委员们了解到,这里历史上是一个渔业村,后依托沿江、紧靠宝钢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仓储、开办工厂等,经济基础不错。进入新世纪,为保障上海自来水安全及沿江生态环境,海星村全面关停工厂企业,打造千亩涵养林。2019年,当地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立足现代精品农业发展定位,以渔事文化体验为特色,结合千亩涵养林和长江风光,成为北上海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塘湾村是上海市第一批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2019年进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列,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域40%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河道纵横交错,有独特的江南水乡风韵。结合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契机,通过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增效,因地制宜,导入母婴康养产业和萱草文旅产业,正在打造中国第一个母婴康养村。
“乡村振兴是上海必须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国坤介绍,2019年上海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乡村振兴工作在创新中得到加强,成效逐步显现,形成了不少新亮点。目前,第一批、第二批,共计37个示范村的建设任务已如期完成。第三批33个示范村的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计划于明年6月见成效。
“下一步是要把盆景变风景。”张国坤表示,上海的乡村振兴工作已经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整村实施、核心集成的路径逐步清晰,在全面补齐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短板的基础上,聚焦平移居住点、产业功能区等,策划形成核心示范区域;二是产业优先、服务发展优先的理念逐步明确,结合村自然禀赋和资源特点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开展项目建设;三是聚焦整合、合力推进的特点进一步突出,河道整治、路桥建设、现代农业等条线普惠性支农资金、重点工程着力向示范村聚焦,体现“各炒一盘菜、共摆一桌席”的集成效应;四是抱团协作、联动发展的态势初步呈现,在改“单兵作战”为“集团发展”方面有新进展。“争取再用两到三年的努力,使上海出现乡村振兴示范镇。”他说。
宝山区委副书记、代区长高奕奕介绍,将把乡村示范村建设放在服务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战略定位中谋划思考,促进宝山乡村全面振兴。做到人居环境再优化,产业能级再提升,集体经济再增值。
高小玫表示,宝山乡村振兴工作名不虚传,在以“村”为单位推进乡村振兴时已经有了以“镇”为单位的谋划,体现了战略眼光。她认为,乡村振兴需要多样化,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乡村终究会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上海需要有自然的、生态的气息和土地,农村就是“容器”。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上海能不能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政协副主席金兴明认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关键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机械化等则是重要途径,还要推动农产品供销平台和物流体系建设,引进适合乡村特点的产业。“一流的示范村要有一流的治理能力,才能确保示范村建设成果在运营维护中不走形、不变味。”金兴明说,要大力推动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良好的农村创业就业环境,吸引乡贤能人返乡创业和社会资本下乡投资,并持续优化示范村村干部人才梯队培育和选拔模式,建设一支更加精干有力的村干部队伍。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常务副主任、市农科院院长蔡有铭表示,上海乡村振兴要着重解决散和乱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要实现村和村之间的联动。他认为,今后管理单元的划分、相应的建设标准也应该与“联动”的需求适应。
市政协委员,上海紫竹高新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骆山鹰认为,乡村振兴要保持乡村特色,避免同质化,要守住底线,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市政协委员、解放日报社上海观察城事频道主编王仁维表示,乡村建筑风格宜多样化,要为农民多设计几套图纸供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