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报》
钱崇澍是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植物学研究、教育和组织工作,也是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等领域里的开拓者,在中国植物学界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堪称植物学界一代宗师。
钱崇澍
钱崇澍(1883—1965)字雨农,浙江海宁人,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与钱学森都是吴越国王钱镠的后裔,祖父曾任四川什邡县令,父亲则以教书为生,钱崇澍自幼读私塾且勤奋好学,1904年考中晚清最后一批秀才。
1905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开始接触西式教育和现代科学,因其是秀才出身,学校免除其国学课程,1909年毕业时被保送到“唐山路况学堂”,1910年8月考取了第二批庚款留美官费生,与胡适、赵元任、竺可桢、过探先、胡明复等人,于当年8月16日从上海登船赴美留学。
第二届庚款留美生合影
钱崇澍与竺可桢一起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不久改读植物学,1914年7月获得伊利诺伊大学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又到芝加哥大学进修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期间发表了《宾夕法尼亚毛莨两个亚洲近缘种》一文,这是中国人用拉丁文为植物命名和分类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钱崇澍于1916年回国至南京,应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过探先之聘到校任教,过探先是其“南洋公学”同学,钱崇澍开设了植物学和树木分类学等课程,同时进行植物学研究,1917年在国外发表了《钡、锶、铈对水棉属的特殊作用》论文,这是中国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第一篇文献,这期间还首次写出了中国植物生态学和地植物学论文《安徽黄山植被区系的初步研究》。
钱崇澍于1919年被金陵大学聘为农林科教授,该校农林科当时最为有名,钱崇澍的教学才能很快就在教育界声名鹊起,国立东南大学在南京成立后,钱崇澍又被校长郭秉文聘为教授,当时该校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者,钱崇澍与秉志、胡先骕创立了中国大学中第一个生物系,钱崇澍教授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
二十世纪之初,近代植物学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而中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因花卉草木品种之丰而誉满全球,被外国人称之为“园林之母”,英、法、德、美、俄等国家的科学家曾多次到中国调查植物资源,肆意采集植物标本运往国外,而有关中国植物调查和研究论文也都是由外国科学家撰写的。
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钱崇澍认为要使近代植物学在中国传播开来,除了在学校进行植物学教育之外,还必须建立植物学研究机构,在“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的资助下,钱崇澍与胡先骕于1922年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建立了植物部,由胡先骕任主任,陆续建起了实验室、标本室、图书馆,定期出版期刊和图谱,使中国植物学的研究很快与国际植物学界接轨,在钱崇澍等人呕心沥血地教导和积极奖掖提携之下,一批植物学人才迅速成长起来。
钱崇澍
钱崇澍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和独立工作能力,让学生自己采集标本,查阅图鉴、检索表,自己给植物定名,根据实践工作情况评定成绩,而不只是依赖于课堂教学,他还坚持每周带学生到野外实习,进一步认识大自然中蕴藏的各种植物种类,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课堂所学内容。
钱崇澍非常重视野外调查和采集植物标本,曾深入浙江和江苏南部地区进行植物区系的考察,采集植物标本多号,尤其是对浙江境内的植物进行过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对南京钟山的森林和岩石植物进行过专门的观察和研究,亲自制定了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植物调查规划,组织采集队走遍了这些地区,积累了丰富的调查资料,为以后编写地区植物志和全国植物志以及研究植物地理学等创造了条件。
钱崇澍与邹秉文、胡先骕曾于1923年合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大学生物学教科书《高等植物学》,在中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大学生物系选为教科书,彻底摆脱了完全依赖使用外国植物学教材的惯例。
钱崇澍(右三)与同仁合影
应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之聘,钱崇澍于1923年开始在清华教授植物学,1926年开始筹建生物系并任系主任,其翻译的译文和撰写的论文,大多都发表在《科学》、《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中央研究院植物学文集》等刊物上,尤其以翻译的《细胞的渗透性质》、《自养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植物生理方面的论文,对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起到了引领和促进作用,而这一时期他发表的《森林之种类与分布》、《植物疏密之试验》、《植物之天演》、《浙江之兰科三新种》、《中国植物之新种》等论文,也都是当时植物学的代表作。